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23章(1 / 2)

“伯母还好吗?”

“除了我给她买的营养品一点都没吃,我给她买的首饰都放在抽屉里积灰之外,都挺好的。”

“她太珍惜了,不舍得用吧。”

“她说海参难看又难吃,百年陈皮跟树皮一样,”付关山叹了口气,“上个月突然想学葫芦丝了,去老年大学报了个班,吹了首‘友谊地久天长’,没有一个音在调上,然后就不学了。”

看来音准和半途而废也是遗传的。

交谈间,孟初一直抬起头,微微侧过来看着他,笑容里带着点怅惘。

付关山沉默有顷,最终还是开口了。“我没有见过你母亲……或者说养母,”他说,“你们相处的那么糟吗?”

孟初愣了愣神。

他指了指眼睛:“想不懂都难。”

孟初低头想了一会儿,说:“倒也没有,只是比较客气。我时常想,也许再过几年,多相处几年,她会更喜欢我一点,但她很早就过世了。”

“抱歉。”

“没事,”孟初说,“世界上也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母亲,现在我已经不想这些了。”

当然,这是骗人的。

他一直在想,并且,他一度以为自己有机会实现。

鸡汤

鸡汤:原指传统料理,后指励志文学。≈lt;例句:对于鸡汤,总会经历这样的阶段:被感动得热泪盈眶;闻见味儿就疯狂摇头;唉人生已经够苦了相信也未尝不可。≈gt;

那是孟初初三、孟寄宁初一时的事。

升入初中后,孟寄宁参加了学校广播站。在一些父母眼里,播音、组织节目,都是“不务正业”,像孟初这样,整天埋头学习的,才是模范孩子。

然而孟长青不这么想。他支持孟寄宁的所有爱好,还专门把广播节目录下来,跑客户的时候,在车里放。

孟初觉得,这个家里,如果没有他,该是多么温馨、多么令人羡慕。所有人都爱着彼此。

而他此生,大概是融不进去了。

就在他对家庭温暖近乎绝望的时候,上天给了他一丝曙光。

春天的一个周末,孟长青把两个孩子叫到客厅,郑重地说,想让他们见一个人。

一位女士。

她叫唐宛,是亲戚介绍认识的,比他大两岁,离过一次婚,孩子在外地上大学,平常不回来。

他们已经处了小半年,彼此都觉得不错,她想见见他的孩子,今天他们就是要去和这位唐女士吃饭。

孟初难得看父亲穿上新衣服,笔挺的大衣没有一丝褶皱。这几年,他一个人的工资供两个孩子,几乎没有给自己买过东西。孟长青年轻时眉眼浓秀、鼻梁高挺,是典型的中式美男子。经过岁月和生活的摧残,脸型和身材走样了一些,但好好打扮一番,还称得上俊朗。

而孟初,也获得了一件很有质感的外套。

这几年正是长个子的时候,隔三岔五,衣服就不合身了。家里困难,经常只能穿亲戚淘汰下来的。

这回的外套摸起来质感就不一样,穿在身上,他好像都洋气了一些。

而孟寄宁,从父亲说出“唐宛”这个名字开始,就一直沉着脸,拿到新衣服也不穿,往沙发上一甩,丢下一句“我不去”,就回到卧室,砰地关上门。

客厅里的光线变暗了,孟长青望着房门,脸上皱纹斑驳,仿佛一刹那老了十岁。

他低下头,走到沙发旁,把儿子丢掉的衣服捡起来,小心叠好。

孟初看着父亲,忽然感觉对方高大的身躯矮了下来,那种深刻的无力和落寞,让他的心软了下来。他走到孟长青身边,说:“爸,不管你做什么决定,我都支持你。”

孟长青直起身,惊讶地看着他,蓦然意识到长子已经这样高了。良久,他点了点头,拍拍孟初的肩:“谢谢你啊,儿子。”

在那一刻,生平第一次,孟初觉得,自己和父亲形成了同盟。

之后,经过孟长青苦劝,孟寄宁最终还是黑着脸,从房间里出来了。他穿上新衣服,闷头坐进车里,一路上没说一句话。

到了吃饭的地方,孟初见到了唐宛。她说话慢条斯理的,脸上总是挂着笑容,看起来有学问又温和。

她夸两个孩子长得好看,孟寄宁盯着桌面,没吭一声。孟长青让他打招呼,他也不张嘴。

“对不起啊,”孟长青抱歉地说,“这孩子平常不这样。”

确实,孟初从没看见孟寄宁这样沉默。往常,不等对方开口,孟寄宁就笑着问好,还说出一堆甜言蜜语了。

而在这顿饭里,他的表情始终冰冷、充满敌意。唐宛问了他几句话,他只顾着喝水,都被孟长青接过来回答了。

在这个饭局里,孟初竟然才是合群的那个。因为孟寄宁太不配合,唐宛对孟初的详尽而友善的回答,几乎是感激了。

好好的一顿饭,气氛被孟寄宁破坏到这个程度,一向溺爱儿子的孟长青都坐不住了,他让孟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